为了提高诊治水平,我们对40例MDS-RA和5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血液图像和骨髓细胞形态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MDS-RA病例40例,男25例,女15例。 年龄范围为8至74岁,中位年龄为45岁。 MA 50例,男28例,女22例; 年龄1岁至83岁,中位年龄42岁。 2 结果 2.1 MDS-RA 24例有全血细胞减少,13例有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3例有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和白细胞正常,22例血膜中有红细胞或粒细胞,1例同时有年轻细胞。 细胞,其中幼淋巴细胞1例。 MA 50例,其中全血细胞减少22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12例,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减少6例,血红蛋白减少10例,红细胞或粒细胞减少12例,巨幼红细胞或粒细胞减少2例。骨髓细胞。 巨幼红细胞。 2.2 骨髓细胞形态 2.2.1 MDS-RA骨髓有核细胞增殖活跃——35例明显活跃,5例增殖减弱。 粒细胞系统病理性造血37例,其中细胞改变程度如下:胞外及胞内浆29例,胞质颗粒减少或缺失19例,空泡18例,核肿胀17例。 ,以及14例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的病例。 – Huet 畸形12例,颗粒增大10例,核右移8例,环状棒状粒细胞7例,变性2例。 红系病理性造血36例,其中奇数核及花瓣核31例,浩巧体16例,巨幼细胞变15例,脱核障碍11例,点彩7例。
巨核细胞系统病理性造血19例,其次为:小巨核细胞15例,多圆核9例。 其中,3系均出现病理造血15例,2系均出现病理造血26例。 2.2.2MA 骨髓有核细胞增殖程度活跃以上。 粒细胞系病理性造血患者39例,占78%。 症状为巨粒细胞和巨棒状粒细胞异常脱核,浩桥体,嗜碱性点画红细胞,明显可见的核分裂相,以及不同大小的成熟红细胞。 单独可见双核和多核红细胞。 巨核细胞缺乏5例,减少9例,多核巨核细胞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巨血小板1例。 MA和MDS-RA的致病机制不同,但在形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如血细胞巨幼细胞改变、红系系统异常增殖、血膜中有红细胞和颗粒、未见母细胞增多等。 这给两种诊断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不过,仔细研究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的。 MA的病理性造血改变主要出现在红细胞系统,以未成熟红细胞巨幼细胞改变为主要特征。 巨幼红细胞一般大于10%; 其他病理性造血改变均较轻,或有或无。 在大多数 MDS-RA 病例中,骨髓显示两系病理性造血。 粒细胞转移的发生率比 MA 更常见。 三系病理性造血也很常见。 MDS-RA的病理造血状况相对复杂多样,诊断时需对造血病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MA以巨幼细胞改变为特征,即巨幼细胞红色特征大、红色、疏松; MDS-RA巨幼细胞改变不像MA那么典型,MDS-RA的特点是有多种病理造血,每种都有不同的病理造血。 两种细胞系都可以出现,并且巨核细胞系的小巨核细胞可以用作区分两者的特征。 MA病例中一般不出现小巨核细胞。
一般来说,小巨幼细胞的发现对MDS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通常可以通过酶标记来识别。 但对于缺乏明显病理性造血(至少有两系病理性造血)的早期病例,必须排除其他引起病理性造血改变的疾病,如肿瘤、各种免疫性疾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病理性造血都可以发生在巨幼细胞贫血和MDS患者中。 当两者的形态学诊断均存在困难时,可采用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进行鉴别。 。 也可先考虑巨幼细胞贫血,MA治疗无效时再考虑MDS。参考文献,,,等:,,[J].,1999,17(12):.张志楠. 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J]. 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20~25。 邰宗宏,石俊,陈贵斌,等。 1 白血病前期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研究[J]. 1 中国血液学杂志, 2000, 21(14): 182~186.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贫血的鉴别诊断 任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