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婚恋情感

16 重人格西碧尔:真实案例呈现多重人格的含义与特征

《拥有16种人格的西比尔》是一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心理小说,讲述了拥有16种人格的女孩西比尔和她身边15个名字、性格甚至性别都不同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斗争的故事。《拥有16种人格的西比尔》非常直观、客观地呈现了“多重人格”的含义和特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力荐,堪比《左边的天才,右边的疯子》的变态心理学经典著作,全球首例用精神分析法治疗的多重人格障碍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震撼欧美。

当西比尔在远处回忆自己多重人格的时光时,威尔伯医生仍在与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密切合作。事实上,在七年的时间里,医生诊断并治疗了六例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四名女性和两名男性。医生没有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而是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分析治疗和催眠。除了一名复发并再次合并的患者外,其他人都合并为一个。

威尔伯医生第一次见到她们时,她们的年龄从 12 岁到 33 岁不等。其中两个有双重人格,三个有四胞胎,一个有七个。除了一个 12 岁的女孩外,其他女孩都受过大学教育。然而,没有人像西比尔·多塞特那样聪明有才华,情况也没有她那么复杂。西比尔至今仍是一份医疗记录。

和麻疹患者一样,随后出现的症状也是可以预见的。每个患者都有一个中心或清醒的自我,就像清醒的西比尔一样,她对其他分身一无所知,也不记得他们的记忆或经历。在这六个案例中,都有一个叫“维姬”的角色,她知道其他自我的一切,并充当记忆痕迹。

然而,他们多重人格障碍的成因仍是难以捉摸的。不过,这些案例和西比尔的案例中的证据至少指向了相同的原因:原始背景(原生家庭)充满了限制、幼稚和歇斯底里。例如,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威尔伯医生治疗的一位四重人格教师,是一位脾气暴躁、严厉而挑剔的牧师的儿子。这位固执的父亲与西比尔的祖父多塞特一模一样,他不允许孩子们晚上外出,因为他确信魔鬼会在太阳下山后偷偷溜出山里。

可以设想,歇斯底里的环境会滋生歇斯底里症,而歇斯底里症患者会发展为多重人格,以创造多重身份,从而摆脱压抑背景的严格标准。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中有些人会寻求这种独特的出路,而其他人却不会。

这清楚地表明,这种逃避是潜意识的行为,没有意识自我的认知,但也清楚地表明,自我是这一策略的一部分,是自主的实体。

威尔伯博士通过西比尔多重人格障碍的案例观察到了这些自我,并与同事们通过对另外六个案例的直接观察和客观测量证实了这些自我的存在。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这些多重人格患者的意识自我和各个次级自我表现得完全不像一个人。

案件:

患者24岁,有四种性格变态心理学案例,对每种性格都做了心理学词语联想测试,每个人对单个单词或一串单词的反应完全不同,事实上自我与自我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泄露,也不存在任何词语联想相互传递。毫无疑问,四种性格的反应完全不同,仿佛是不同的人一样。

案件:

另一位 27 岁的四重人格患者(乔纳)接受了一系列精神和神经学测试。每个自我的反应都不同,甚至他们的脑电图记录也不同。

一项获得临床和实验催眠学会奖的研究将这些结果制成了表格。这篇题为《多重人格的客观研究》的文章发表在 1972 年 4 月的《普通精神病学档案》上,作者是 M. 医学博士、 和 B. 医学博士。表格显示了 Jonah 和他的次要人格(Sammy、Kim Young 和 U)的脑电图结果,如下所示:

虽然通过客观测试和临床观察证实乔纳有四个自我,但十三名军方精神科医生无法确定他的病情性质。威尔伯博士对西比尔·多塞特进行了十一年的研究,使他在七年的时间里诊断出了包括乔纳在内的六名患者。这些病例表明——根据平均法则——这种疾病比医生意识到的要普遍得多。许多失忆症患者实际上可能都是多重人格。无论如何,被确定为多重人格的患者如果得到适当的治疗,康复情况会很好,进一步开发这一鲜为人知且容易被忽视的医学知识领域非常重要。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的陈述暗示了这一重要性:

只有通过分析歇斯底里的患者的思维过程,才能掌握整个复杂的意识问题……有必要在精神神经症症状的框架内发现一个想法是如何从意识中分离出来或在某些限制下被迫进入意识的。

如果将“思想”解释为“亚人格”,那么你可以将其与威尔伯医生治疗的七名多重人格患者进行类比,其中包括西比尔·多塞特。

1972 年哥伦布日假期期间,西比尔、威尔伯博士和我庆祝了这本书即将完成。西比尔是一个启示,她非常健康,很难记得她曾经有多么不同。她正在成为教授。她受到同事的尊重和同学的爱戴。她有很多新朋友,新家,自己的车,威尔伯博士现在对她进行的远程分析定期付款。西比尔的作品曾在几次艺术展览中展出,反映了一位完整艺术家的统一性,与早期风格各异的画作形成了鲜明对比。简而言之,西比尔过着美好的生活——完整的生活。

周末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告诉西比尔,书里有一位打字员,她太沉迷于故事情节,以至于梦见自己就是西比尔。第二天吃早餐时,西比尔调皮地笑着说:“我梦见自己就是西比尔。”

打字员梦到的西比尔并不是我眼前看到的西比尔。那个梦——或者说噩梦——早已过去,成为过去。那个十一月的早晨,餐桌旁只有我们三个人。西比尔很健康,作为她的朋友,我很高兴看到她完美的结局。

作者:弗洛拉·丽塔·施赖伯(1918-1988)

美国记者,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代表作品有《鞋匠》和《西比尔》。《西比尔》1973年出版后,成为异常心理学领域著名的畅销书,引领了多重人格研究热潮,被誉为文学和精神病学的里程碑之作。《西比尔》分别于1973年和2007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产生了广泛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